2025年4月22-24日
上海世博展览馆

上海电子展|新能源未来的下一个风口——储能

随着2030“碳达峰”和2060“碳中和”工作的推进,新能源将逐步成为装机和电量的主体,分布式电源、多元负荷、储能等发/用电一体的“产消者”大量涌现。上海电子展小编觉得,储能作为新型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将迎来高光时刻。

01、上海电子展浅谈什么是储能

储能技术是通过装置或物理介质将能量储存起来以便以后需要时利用的技术。

按照储能的介质划分,可分为热储能、电储能、氢储能等。

热储能是利用材料在升温时吸热和降温时放热的原理,将多余的能源转化为热能,并将其储存起来,以便在需要时释放出来,如太能源热水器,熔岩储能等。

电储能是利用化学能、机械能、电磁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将多余的能源转化为化学能、机械能、电磁能的形式储存,如化学储能、机械储能和电磁储能等。

氢储能是利用电力和氢能的互变性而发展起来的。氢储能既可以储电,又可以储氢及其衍生物(如氨、甲醇)。

从技术成熟及应用广度来分类,抽水蓄能被成为传统储能技术,其他储能被称为新型储能技术,包括热储能、氢储能、化学储能、空气压缩储能、飞轮储能、电磁储能等。

02、上海电子展浅谈储能为什么有广阔前景

随着“双碳”的推进,清洁可再生能源将会成为主要能源结构。但清洁可再生能源在供电过程存在波动性和间歇性,同时导致消纳端承压,引发弃风、弃光现象。

新能源发电存在波动性和间歇性。电力系统需保持发电出力(功率)和用户负荷(效率)实时平衡,新能源难以达到要求。对于光伏而言,日内受太阳辐照变化,发电水平先增后减,与用户侧曲线存在时滞;同时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季节上,冬季太阳辐照强度较低,不稳定性较大。对于风电而言,日内分布昼小夜大,与日内负荷曲线相反,呈现反调峰特性;季节上夏季出力较小,与用户侧需求曲线不相符。

新能源发展加压消纳,弃风弃光频发着新能源装机容量的迅速增加,我国部分优位地区风能、光伏的供电上限大幅抬高,远远超出其电网的消纳能力,发生弃风、弃光现象,造成资源的浪费。2021年全国弃风率达到3.1%,青海、蒙西地区达到10.7%和8.9%;2021年全国弃光率达到2%,西藏其余甚至达到19.8%,大量可用资源浪费造成的损失动摇了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而储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案。储能系统不仅能够平抑新能源并网的波动性, 还能有效应对尖峰供电,节省电网投资,也能对新能源发电较差的调频能力予以弥补。因此,储能成为在新型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市场需求成为必然的情况下,政策加持,进一步推动储能产业的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愿景目标纲要》要求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要求加快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开展各省(区、市)抽水蓄能电站需求论证,积极开展省级抽水蓄能资源调查行动,明确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规模和布局,编制新一轮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明确新型储能独立市场主体地位,完善各类电力市场的交易机制和技术标准,发挥储能调峰调频、应急备用、容量支撑等多元功能,促进储能在电源侧、 电网侧和用户侧多场景应用。

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59.8GW,占全球市场总规模的25%,年增长率38%。其中,抽水蓄能占比77%,新能储能占比21.9%。

03、上海电子展浅谈抽水蓄能的市场空间

抽水储能在保障能源安全方面作用凸显。2022年乌克兰危机使得国际石油天然气市场受到剧烈冲击。发达国家的燃气+抽水能源均超过10%,美国、日本、意大利均超过了40%,韩国超过的50%,而中国占比不足10%。在气源保障困难情况下,中国抽水蓄能在保能源安全作用凸显。

抽水蓄能在促进能转型方面也越来越受到青睐。根据《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较“十三五”翻一番,达到62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较“十四五”再翻一番,达到1.2亿千瓦左右。

2022年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达到45.79GW,同比增速27%。2022年是历史来核准规模庞大的一年,全年核准规模超过之前50年的投产总规模。全国新核准抽水蓄能电站48座,总装机规模6889.6万kW。抽水蓄能电站核准在建总装机规模为1.21亿kW,核准的装机容量主要分布在华中、西北、华东和华北。同时前期规划工程项目还有很多。2022年全国共有139个项目通过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总装机容量1.77亿kW;全国共有74个项目通过可研阶段三大专题审查,总装机容量9689万kW;全国共有35个项目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总装机容量4905万kW。

中国抽水蓄能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达到263亿元,预计2026年将达到499.8亿元。

04、浅谈新型蓄能的市场空间

新型储能方面,截至到2022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累计达到13.1吉瓦,同比增长128%。保守估计到2027年新型储能市场规模达到97GW。从应用场景来看,自2014年以来,中国表前储能(发电侧+电网侧)装机占比一直处于持续升高态势,由2014年的27.8%上升高到2022年82.5%。预计未来5年,新能源配储、独立储能仍将是中国新型储能的主要应用场景,表前储能装机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从市场化进程来看,随着开展电力现货市场的省份、市场化交易的品种逐渐增多和电力市场机制的逐渐完善,新型储能将得到市场的极大助力,商业模式趋于成熟,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上就是上海电子展小编整理的内容,想了解更多,推荐您来参观上海电子展。

文章来源:工程行业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