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24日
上海世博展览馆

上海电子展|2024年光伏行业洗牌加速

1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就2023年全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以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离子蓄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增长达到29.9%。上海电子展小编觉得,作为“新三样”之一,我国光伏电池行业出口前景广阔。

海外市场需求一直保持可观和稳定的增长,我们预期2024年海外市场光伏新增装机按比例有15-20%的提升,这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都是比较乐观的增长。

不过,光伏行业今年也陷入了“产能过剩”与“价格战”的风波之中。在企业端,隆基绿能、TCL中环等龙头企业纷纷发出提醒。在政府端,亦有多项会议提及光伏产能过剩矛盾。

2023年12月11日-12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工作重点。2023年12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五条政策措施,第一条就是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先进的光伏产能仍然吃香。2023年12月29日,深交所官网显示,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PO已获受理,该公司计划IPO募集资金25亿元,其中20亿元用于年产14 GW N型TOPCon单晶电池和20 GW单晶组件项目。

“逆势”扩产的N型电池,正是业内认为推动光伏行业产业更迭的新兴力量。中环新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余竹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N型电池崛起、P型电池逐渐被淘汰是大势所趋。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行业内低效产能过时、高效产能依旧稀缺,产能过剩问题要辩证看待。

但是,也有观点认为技术转换并不是造成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技术)转换是一个过程,但不是这种过程造成过剩。”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光伏行业并非结构性过剩,而应该被称作“节点性过剩”。产能在当下的时间节点上确实过剩,但对于未来的需求而言微不足道。

无论是结构性过剩还是节点性过剩,都不可避免地在2023年令光伏行业经历上游成本下降、营收大幅增长的红利期,也迎来了价格大幅下降、低端产能过剩的阵痛期。2024年,优胜劣汰的竞争无疑将愈演愈烈。

产能过剩,节点性还是结构性?

在2023年12月举办的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表示,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测345-390GW,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预测为160-180GW。据央广网报道,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表示,2023年年底我国光伏全产业链有效产能在700吉瓦以上。

这意味着,即便我国光伏产业能够供应全球光伏装机需求,有效产能利用率也约为49.29%-55.71%。

现实情况是,我国光伏出口略有下降态势。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前11个月,我国出口太阳能电池数量(按万个为单位计算)同比增加42.4%,金额增加1%。但是,2023年11月,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继续保持下降态势,硅棒、硅片、电池、组件出口合计29.32亿美元,同比减少23.2%,环比减少5.1%,是近两年来的单月超低。

光伏出口面临贸易壁垒风险。欧洲是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重要市场,目前正在对其本土光伏产业进行大力支持。2023年3月,欧盟委员会正式公布《净零工业法》和《欧洲关键原材料法案》,计划到2030年将光伏和电池等关键绿色工业的本土产能提高到40%。

此外,海外光伏组件高库存问题也在发酵。此前,欧洲调研机构EUPD Research在发布的报告中预测,2023年底,欧盟仓库中将有大约65GW未售出的太阳能电池板。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光伏产品出口欧洲面临贸易壁垒的风险不大。

“光伏供应链的价格暴跌将大幅度影响欧洲、印度的投资和发展本地供应链的意愿。”谭佑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欧洲本质上是一个50GW量级的市场,库存方面按照比较长的时间节点来看也不影响总体出口量。因为欧洲库存也是从中国出口的组件,只是提前透支了一部分需求。

在产能利用率不高、出口略微走低的情况下,光伏行业陷入了产能过剩争议。有观点认为,当下中国光伏行业正处于“节点性过剩”阶段。

“过剩(的原因)还是生产过多,装的人少,不可能大家等着新的(技术产品)出来才装。”林伯强说,当某一种新的产品接受市场的考验,价格没高很多,但质量好很多、效率高很多,那它就会替代旧产品,但这是个渐进的过程,而不是突然间发生的。林伯强认为,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是投资太多,下游一时承接不了。

有观点认为,光伏行业处于结构性产能过剩状态。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历年来光伏行业产能利用率普遍处于50-60%水平。而且,光伏产业正处于从P型电池产能转换到TOPCon、HJT等N型电池产能的过程中。在产能更迭的过程中,过剩产能主要为低效电池产品的产能,即P型光伏产能。

“我们认为,主要是结构性的产能过剩,产业每个环节整体产能的提升速度远高于未来光伏装机需求的提升。另一方面,今年遇上了N型新产能快速投放成为主流,P型产能逐步退出的节点。”谭佑儒说。

从数据上来看,与P型太阳能电池板相比,N型太阳能电池板的效率更高,有更高的功率输出和更大的发电潜力。据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测算,P型单晶硅(PERC)电池理论效率为24.5%,而在N型电池中,HJT和TOPCon的理论效率则分别达到28.5%和28.7%。此外,正面无栅线遮挡的N型XBC电池理论效率为29.1%。

“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适当的产能过剩和适度竞争,才能推动技术进步,否则永远供不应求,企业就会懈怠。高效的产品永远不够,低效的产能永远过剩,这就是市场。”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

从市场价格来看,这场新旧产品替代的淘汰赛已经开场。2023年10月,华电集团总规模9GW的第三批光伏组件集采中,有41家企业参与投标,其中一家光伏厂商的P型组件报出了0.9933元/W的超低价,这是光伏组件报价首次跌破1元/W。与2023年初1.8元/瓦至1.9元/瓦的价格相比,光伏组件价格已经“腰斩”。

光伏企业的红利与挑战

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是光伏制造的重点关注环节,其中光伏组件是光伏电池的核心部件。在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公布的2023中国能源企业(集团)500强榜单中,全球光伏组件CR5有排名39的隆基绿能、排名46的晶科能源、排名57的天合光能、排名69的晶澳科技、排名112的阿特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企业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发现,在五家企业中,晶科能源是唯一一家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以翻倍速度增长达225.79%的企业,且该季度其营收、销售净利率也分别同比增长62.53%、100.45%。在此过程中,N型TOPCon电池销售占比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晶科能源三季度报告显示,其收入和盈利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的原因之一是公司在N型TOPCon领域有着持续积累。

财报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晶科能源出货结构中N型占比持续提升。截至三季度末,其已投产的N型TOPCon电池产能超过55GW,大规模量产平均效率达25.6%。其预计截至2023年末,单晶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分别将达到85GW、90GW和110GW,其中N型产能占比将超过75%。

此外,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阿特斯也在财报中强调了N型电池重要性。在三季度报中,天合光能表示,受益于自产N型硅片产能的逐步释放,公司组件产品的综合成本进一步下降,组件业务盈利能力提升;晶澳科技表示,在报告期内N型电池产能逐步释放,满足市场对高效产品需求,提升公司盈利能力。阿特斯则在2023半年报中表示,新增光伏电池产能均采用N型TopCon技术,满足全球客户对N型高效组件的需求,提升公司N型产品的市场份额。

即便同为N型电池,也存在差异化的技术路线。N型电池技术主要分为TOPCon(全称Tunnel Oxide Passivated Contact solar cell,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太阳能电池技术)、HJT(全称Heterojunction Technology,异质结技术)和XBC(全称X Back Contact,各类背接触电池)技术。

其中,TOPCon已被认定是市场主流。平安证券研报指出,TOPCon 技术凭借优越的经济性与性价比,已逐步确立光伏电池组件扩产主流地位。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风光技术展望》显示,TOPCon 技术在新一轮的光伏扩产周期中占据了新增产能的主导地位。

“TOPCon在量产规模上大幅度领先HJT至少一个数量级,在设备成本和生产成本控制上也有明显的阶段性优势。”谭佑儒表示,BC电池技术目前还是主要针对屋顶光伏等应用场景,在技术发展路线上可以和TOPCon或者HJT电池技术进行叠加,但是生产上更为复杂。

行业龙头公司隆基绿能选择深耕的路线,就是BC电池技术。2023年9月,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公司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宣布,接下来公司的大量产品都会走向BC技术路线。

在光伏行业中,隆基绿能是为数不多押宝N型BC技术并占据了技术优势的企业。2023年12月,隆基绿能发布消息称自主研发的背接触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Heterojunction Back Contact,HBC)获得了27.09%的电池转换效率,创造单结晶硅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新世界纪录。

目前,隆基正加大研发力度。财报显示,第三季度隆基的研发费用为6.37亿元,同比增长101.58%。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16.13亿元,同比增加8.35亿元,同比增长107.33%。财报还显示,隆基更高性能的HPBC pro电池产能预计将于2024年底开始投产。

2024年1月13日,国联证券发布研报表示,其认为通过HJT、BC等新技术规模落地寻求差异化出口是主要方向,将带动N型晶硅及辅材产业链加速成型。不过,从市场选择方向来看,BC电池技术与HJT电池技术仍然任重道远。《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风光技术展望》指出,目前BC电池技术、HJT电池技术与TOPCon技术相比,在成本上稍显劣势。

“一个比较好的技术创新必须有成本竞争力,这就是市场的考验。”林伯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隆基对BC技术很有底气,但非常重要的是它要赢得市场的认可。林伯强认为,产品比别人的好还不够,还需要在性价比上有竞争力。

谭佑儒表示,中短期来说,在今年以N型为主的市场环境里,隆基在电池片环节能够提供多少N型电池产出值得关注。

优胜劣汰阵痛期

在光伏产能建设变革的过渡期,拥有先进产能的光伏企业将抢先赚到技术红利,而不具备技术优势的中小厂商,却容易在激烈的价格战下陷入危机。

“很多死掉(的企业),就是因为把这个战线搞得过长、盘子布得太大,资金链断了。”林伯强说。

谭佑儒认为,技术快速的更新换代更加考验企业的资本管理和技术积累,行业资源可能会进一步向龙头企业集聚。据央广网报道,2023年底,头部企业的开工率仍然普遍比较高,在90%以上。而小厂的开工率则快速下降至30%至40%。

成本压榨与生存压力下之下,光伏组件市场出现产品良莠不齐的乱象。2023年10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其官方公众号上发布了一则“关于征集《光伏组件功率规范诚信标定和溯源自律公约》签订单位的通知”。该通知指出,近段时间以来,不断有企业向协会反馈,行业内组件功率虚标乱象有所抬头。

此外,光伏行业还面临着废弃光伏组件难回收的问题。在光伏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当下,光伏组件回收问题正在遭受更大的挑战。

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预测,从2025年起,我国将开始产生大批量的退役光伏组件,2030年废弃光伏组件将达到150万吨左右,2050年将达到2000万吨。2023年4月,在第十四期“绿金汇”沙龙上,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太阳能领域技术总监钟大龙表示,随着土地资源利用的紧张程度,很多企业在考虑准备更换更高效的组件。

不过,光伏行业仍存在不完善的回收制度和不规范的回收现状。第十四期“绿金汇”沙龙上,生态环境部固管中心综合业务部主任侯贵光表示,光伏组件报废大潮会提前到来,技术、标准、管理政策方面空白较多。对于报废光伏组件涉及的混合物和相关的元素排放问题没有专门的规定。拆解过程中,对环境风险管控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相关成熟的标准出台。

“因为成本原因,合规处理企业无法和这些企业进行竞争,所以大部分废弃组件流入不合规处理企业。”一位不愿具名的合规光伏组件回收企业从业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合规处理企业在拆解成本、研发成本、环保成本上都有着成本劣势。例如,不合规的焚烧成本很低,合规分解成本较高。合规企业还需要对装备及工艺进行研发迭代,持续投入。

在环境方面,不合规企业不规范的流程将造成更大的污染。“合规企业会对背板EVA胶膜等进行回收,不排或少排。非合规企业直接焚烧,只取其中的部分,其他排放掉。”上述从业者表示,希望未来合规处理企业能够得到足够合适价格的货源,同时有一些资金及政策的扶持。

1月1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促进废旧风机叶片、光伏组件、动力电池、快递包装等废弃物循环利用。2023年7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从技术研发、资金和政策、标准规范体系健全、培育重点地区和企业等方面给予支持。

技术更迭、价格战、产能过剩的漩涡之中,光伏行业走向成熟,光伏企业则正在经历一段变革中的阵痛。从价格大跌的硅料,到N型组件技术路线的抉择,再到废弃光伏组件回收……

上海电子展小编觉得,在2023年打响淘汰赛后,2024年的光伏行业,正在迎来更激烈的技术创新、市场竞争与更完备的产业规范。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