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24日
上海世博展览馆

上海电子展|新型工业化下机器人行业大有可为

2023年9月20日,国常会研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这个重磅提法,这是继二十大提出后,首次在高级别的会议里再度被提及,而且明确“加快推进”。 上海电子展小编认为,新型工业化作为新质生产力的诠释与落脚点,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之一,将成为当代发展工业的重要纲领,也会是我国工作和资本关注的又一重心。

新型工业化,简单理解,就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由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就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与工业自动化将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关键领域,因此机器人必将作为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核心。可以说一直以来,机器人产业都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坚实支撑。

2023年9月25日,工信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主持召开党组会议,会议强调,要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持续提升工业现代化水平,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9月26日,在新型工业化概念的加持下,资本二级市场工业母机、机器人等概念爆发涨停潮。

在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提出竞逐“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基于云机器人的仿真、机器人AI技能等服务,打造智能机器人。可见随着智能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机器人行业是处于成长阶段的自动化产品,“机器人+”大时代有望来临。

民生证券研报认为,制造业PMI持续回升,行业拐点已现。新型工业化新政有望加速行业自主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天风证券研报认为,新型工业化有望成为当代发展工业的重要纲领,网络强国对应数字经济,制造强国则对应新型工业化与工业软件。中信建投认为,围绕新型工业化发展需求,推动制造业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工业互联网与工业自动化将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关键领域,后续有望围绕产业链韧性与安全水平,推进新型工业化落地配套实施方案。

上海电子展浅谈新型工业化下的机器人产业博弈

全球范围内,日本、欧洲和美国的机器人产业就很好的助推了工业发展,能够一定程度上成为我国推动机器人与新型工业化的有力参考。虽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相对于中国原有的工业化道路要新、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要新,但发展核心具有一定相似意义。

德国的工业4.0闻名全球,其核心在于推动了生产力工具的变革。早在20世纪70年代,在资源和劳动力紧缩的过程中,德国就意识到机器人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工具,能够对工业效率提升起到关键作用。其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研究所,并且与航空航天科研院所合作,在制造机器人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诞生了例如库卡等知名机器人企业。德国的思路主要就是通过利用机器人这种产线标准化可替代部件,加快产线生产效率,使其工业产品以其高质量、高性能和高可靠性而闻名于世,并通过技术研发和创新、工艺和质量控制以及与其他行业的合作和融合,不断推动工业发展,为工业3.0到工业4.0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日本这个东方岛国,更是在机器人技术领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不仅诞生了发那科和安川这两个机器人巨头企业,还有纳博特斯克、住友等上游核心零部件企业。日本机器人技术的奠基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日本在战后重建和社会快速转型的背景下,积极探索机器人这个被视为实现工业自动化的工具,让机器人这种精益生产方式和精益实践与日本制造业相伴崛起,为日本高度发展的制造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同时,日本深厚的机器人文化传统和教育体系也为其培养了优秀的科学家与工程师,成为日后推动机器人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

美国看似没有太多知名的机器人公司,实则美国的机器人产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这与美国的制造业转移和升级有着较大关系。在1950年,美国是首先将机器人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国家,美国工业机器人大多应用在汽车制造业、电子制造业和航空航天工业等领域。其中,汽车制造业一直是美国工业机器人很大的市场之一。机器人助推了流水线和更细化的劳动分工、使得福特制大规模生产方式和科学管理等现代管理理论更容易落地,这成为美国工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大国竞争和博弈日益加剧,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仅为322台/万人,国内工业机器人密度指标虽然同比增速非常快,但较发达国家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作为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非常大的国家,机器人密度其实较之发达国家仍处于低位。同时,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竞争较为激烈,且集中于中低端市场,日欧企业主导高端市场,行业集中度较高。

因此,要看到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制造大国、工业大国向制造强国、工业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新型工业化发展既面临难得历史机遇,本质上又面临严峻挑战。为此,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机器人产业发展。2023年1月19日,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倍,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将聚焦10大应用重点领域,《方案》的出台,正为我国机器人领域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提供重要指引,力图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发挥工业在宏观经济大盘中的“压舱石”作用。

上海电子展浅谈新型工业化下中国机器人产业潜力巨大

从历史上来看,我国新型工业化一直在扎实推进。202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已突破40万亿元大关,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居世界前列,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而机器人是工业的重要发展要素,2022年,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覆盖了65个行业大类206个行业种类,在卫浴、陶瓷、五金、家具等传统产业应用更加广泛,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新型行业应用加速涌现,机器人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已大幅拓展。

在庞大的工业体系中,我国工业体系可以说愈发健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不断提升,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不断加速,产业整体实力和质量效益不断提高,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还建成了全球规模非常大、技术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新能源汽车、光伏产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在这个过程中,根据数据统计,2001-2021年间国内工业机器人安装量从700台提升至26万台,CAGR为34%;全球安装量从7.8万台提升至51万台,CAGR为9.8%,成效非常显著,由此也可以看到工业化演进与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而作为重要助推的机器人2022年全行业营业收入超1700亿元,工业机器人产量达44.3万套,服务机器人产量达645.8万台,其中工业机器人装机量超过全球总量的50%,连续9年位居世界前列。

工业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已经是带动新型工业化的强劲动力。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就指出,“我国机器人全产业链创新发展稳步推进,场景应用不断拓展,产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逐步增强,在技术创新、高端制造、集成应用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近年来,在人口红利不断消散、自动化需求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和市场规模迅速扩张,发展前景一片蓝海。

上海电子展浅谈新型工业化下机器人产业发展要素

新型工业化不仅仅是一个新概念,而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发的技术—经济范式转变,特别是数字经济领域大量颠覆性创新的涌现及其广泛应用,使得当前的工业化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

机器人产业发展想要结合新型工业化特征,需要把握新型工业化的要素。例如数字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非常活跃的领域,大量颠覆性的数字技术不断涌现,为各行业带来增长潜力。这些新技术的成熟形成新产品、新服务和新型商业模式,进而形成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制造业为其提供传感器、计算机和服务器、芯片、通信设备等硬件产品,这也意味着机器人能够在数字领域有着较大的发展前景。

例如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继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之后的重要生产要素。数据进入机器人等生产函数后,不但会改变生产要素的投入结构,而且能够显著提高其他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成为价值的重要来源、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近期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使得机器人已经可以自动地创造内容(数据),未来机器人如何融入数据的应用,开拓数据价值,企业对于数据的生产、开发、利用水平会成为新型工业化下评价机器人水平和产业国际竞争力高低的重要因素。

例如平台化新结构已经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象征。在数字基础设施支撑下,平台能够聚集全球范围的用户,并实现用户之间的高效联系,这使平台成为一种跨越国界、高度开放的生产组织形态。在工业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成为工业企业数智化转型、决定工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新型工业化下,机器人等新一代平台如何搭建,如何实现共赢,还需要更多的探索。

又例如绿色低碳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又一重要领域。随着人们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低碳化成为工业发展新的约束条件,工业化在实现产业发展、经济增长目标的同时,也要重视绿色与增长目标的多目标协调。机器人助推新型工业化,需要综合考虑能源、能效技术,机器人企业需要考虑新的技术、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以信息化、绿色化等发展方向为核心,这也会带动低碳产业高速发展。

结语与未来

随着中国产业结构向传统产业的中高端环节、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方向转变,机器人这种高端装备产业的发展,需要从以前的主要依靠简单生产要素投入转向知识、技术、资本、数据等高级生产要素投入,适应传统产业从低水平的规模型扩张转向高水平的质量效益型发展的趋势。

毫无疑问,新型工业化也为机器人产业提出了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等方面原始创新的新要求。新型工业化下,中国需要成为一些重要前沿科技、未来产业的策源地,机器人产业作为前沿的产业集群,必然需要实现在新兴产业领域的引领性、竞争力和掌控力。但如今机器人产业仍然面临突出的“卡脖子”风险,需要依据要素禀赋条件和比较优势,准确把握世界前沿技术进步态势及自身技术差距的变化规律,选择适宜性的技术创新方向进而快速实现技术追赶,并依托产业体系优势、投资和市场规模优势、应用创新和场景创新优势实现赶超和引领。

上海电子展小编觉得,当下面对逆全球化回潮、全球产业链重构,中国机器人产业既要大力吸收国外的先进知识、技术,也要更加强调科技的自主性,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完善涵盖核心基础技术、关键前沿技术、超前未来技术在内的自主产业技术体系,加强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的前瞻布局,在影响未来的各个技术领域同时推进多条技术路线的发展,在新型工业化趋势中实现产业技术能力的不断跃升。

文章来源:机器人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