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于 14 日发布的信息表明,2024 年我国机械工业多项经济指标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展望 2025 年,支撑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利因素持续集聚增多,预计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约在 5.5% 左右,对外贸易也将继续保持稳定。在产业新动能培育方面,智能工厂如雨后春笋般竞相涌现。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也指出,我国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已取得初步成效。
上海电子展了解到,我国对智能工厂进行科学分级,共划分为四个级别,分别是 3 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 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 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以及正在积极培育的领航级智能工厂。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建成的 3 万多家基础级智能工厂,广泛覆盖了 80% 的制造业大类。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产业政策研究所所长王昊表示:“通过开展智能工厂的梯度培育,有助于不同类型的企业扎实推进智能制造。分层分级系统性规模化推进智能工厂建设,能够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进而带动形成一批高水平的智能制造供给体系。”
上海电子展了解到,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数据显示,这 230 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已遍布全国各地,拥有近 2000 个应用场景,像智能仓储、在线智能检测等。这些卓越级智能工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 28.4%,生产效率平均提升 22.3%,碳排放平均减少 20.4%。
新闻链接:智能工厂分级培育的重要意义与标准解读
我国对智能工厂实行分梯度培育,共设置四个级别。那么,智能工厂为何要分等级培育?分级标准又是如何制定的呢?
专家指出,智能工厂是在数字化车间的基础上,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的深度融合而形成的。
智能工厂的分级培育,对引导企业补齐数字化转型基础能力意义重大。在四个智能工厂的等级分类中:
基础级智能工厂:重点聚焦于构建必要的软硬件能力,实现关键工序自动化、数据采集实时化和管理信息化,为智能工厂的建设筑牢根基。
先进级智能工厂:主要聚焦于重点环节的集成协同,实现生产经营数据互通共享、关键生产过程精准控制、生产与经营协同管控等,进一步提升工厂的智能化水平。
卓越级智能工厂:积极探索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等新技术,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集成贯通、制造装备智能管控等,达到较高的智能化水准。
领航级智能工厂:聚焦于未来制造模式的探索,实现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与制造全过程的深度融合,引领智能制造的前沿发展。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敖立认为:“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其实是给企业明确规划了一条从基础数字化到深度智能化的升级之路,让企业清楚在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怎么走,有利于调动各地方、各企业积极性,探索智能工厂建设的经验与模式。”
从车间到产业链,智能工厂创新实践蓬勃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进一步了解到,我国智能工厂的建设正从单点突破向全链条协同推进。智能工厂的建设,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有力推动了绿色低碳发展。
在北京亦庄的小米汽车工厂,这里汇聚了超过 700 台机器人,可实现关键工序 100% 自动化,冲压、压铸、车身、涂装、电池、总装六大车间实现互联互通,每 76 秒就能下线一辆汽车。小米汽车工厂电池车间主任康彦朝介绍说:“我们有业界首创的,人工智能赋能的 X 光对每一个大压铸件进行检测。它的效率可以达到人工检测的几十倍。”
不仅是汽车工厂在智能化应用方面不断创新,传统的能源企业也在积极推动工厂的智能化转型。中国石化构建的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石化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成效显著,使得企业劳动生产率平均提升 30% 以上,万元产值能耗降低了 8%。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子宗表示:“将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与石油石化的传统工业技术以及系统工程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彻底解决了我们全产业链的资源高效利用,生产过程的智能控制,应该说推动了我国石化产业的智能化水平。”
专家表示,我国智能工厂正从单点车间向全产业链拓展。智能工厂创新实践的不断涌现,将有力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为制造业注入新动能。下一步,我国将适时启动领航级智能工厂的培育,推动智能制造向更大范围拓展、更深程度渗透、更高层次演进。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