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24日
上海世博展览馆

上海电子展|工业自动化:助力中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关键力量

在现代工业体系中,工业自动化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是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的关键环节。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工业自动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传统工业的面貌。

一、工业自动化:概念与产品体系

 

工业自动化是将自动化技术深度融入机械工业制造环节,实现自动加工和连续生产的作业模式。通过这一模式,机械生产效率和质量得以大幅提升,生产力得到极大释放。它扭转了传统作业模式,加速了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如今已广泛应用于工业企业的生产、控制和管理等各个环节,显著提高了企业的日常运作效率和生产科学性。

 

为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工业自动化产品种类始终保持多元化发展。其产品主要涵盖控制、驱动、执行、反馈及网络五个层面,典型产品包括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DCS 系统(集散控制系统)、运动控制和机器人技术、伺服电机、传感器、工业以太网等。这些产品相互协作,共同构建起了工业自动化的核心架构。

二、行业现状:规模增长与市场格局

 

近年来,随着新兴产业的蓬勃兴起,我国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产业和应用均取得了显著发展,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持续稳步增长。

 

三、政策驱动:政策引领行业发展

 

工业自动化对于实现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强国的转变至关重要。为达成这一目标,近年来我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鼓励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的政策。《中国制造 2025》和十三五规划都着重提及了工业自动化,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十四五”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更是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到 2025 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普及数字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到 2035 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转型。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四、未来趋势:技术创新与模式变革

(一)新技术引领增长

 

上海电子展了解到,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下,全球制造业正经历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深刻变革。大数据、人工智能、5G、视觉识别等新技术与自动化控制的融合,将为行业发展注入全新动力。未来,高度自动化的端到端一体化生产将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回报,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将推动制造业实现深度智能化。工厂将借助人工智能支持自动化流程和机械,使其能够通过智能决策应对各种复杂情况,从而推动工业自动化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二)智能化成发展主流

 

上海电子展了解到,在智能制造的大方向引领下,中国制造正从传统自动化制造向数字化与智能化制造方式加速转型。《中国制造 2025》作为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其第一阶段目标明确要求制造业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数字化 / 智能化制造是对传统自动化制造的全面升级,它顺应智能制造的趋势,通过物联网技术和监控技术加强信息管理服务,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减少生产线人工干预,并实现合理的计划排程。同时,它集成了初步智能手段和智能系统等新兴技术,将先进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有机结合。配备具有参数记忆、故障诊断和分析等功能的伺服系统,具备多维度在线检测电流、电压、温度、速度等功能的低压变频器以及添加各类智能模块的 PLC 产品,使整个工业自动化系统不仅能完成正常的自动控制指令,还能实时监测自身状态,提前预警潜在故障,进行事先处理,从而保障系统的连续无间断工作,大幅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三)整体解决方案兴起

 

上海电子展了解到,数字化变革和新技术的复杂性使得制造业企业越来越倾向于选择能够提供整体自动化、信息化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及合作伙伴。当前,高质量、贴近用户的个性化整体解决方案正逐渐取代原有的单一自动化设备供销体系,围绕智能制造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产业。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控制层、驱动层和执行层产品正朝着小型化方向发展,整个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集成度越来越高。“控制 + 驱动” 集成产品、“驱动 + 执行” 集成产品日益普及,甚至有望朝着 “控制 + 驱动 + 执行” 集成产品的方向发展。未来,自动化控制系统将成为一个智能终端节点,具备打造贯穿全流程生产、全供应链运营、全生命周期管控的一体化智能制造方案解决能力的企业将成为市场的主流。

 

工业自动化行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我国制造业强国建设贡献关键力量。

 

 

 

 

文章来源:华经情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