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通运输部2024年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港口建设的成就引发广泛关注。上海电子展了解到,经过五年持续发展,我国已建成包括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在内的多个世界级港口群,港口基础设施规模持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量达到2878个,较十年前增长40%。这一数字背后,是中国港口在煤炭、原油、液化天然气、铁矿石和集装箱等主要货类运输系统方面的全面升级,港口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和运营韧性得到显著提升。
在自动化码头建设领域,中国已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上海电子展了解到,目前全国已建成自动化集装箱和干散货码头49座,另有44座正在建设中,无论在建规模还是已建成数量均位居世界首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罗泾港区等传统码头的自动化改造项目相继投入运营,标志着我国港口智能化转型进入新阶段。
技术创新方面,中国已全面掌握自动化码头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在集装箱码头领域,我国不仅实现了设计建造、装备制造、系统集成和运营管理的自主可控,更在多个技术环节实现全球领先。以上海港和青岛港为代表的国内港口,其自主研发的码头生产管理系统在运行效率上不断突破。其中,青岛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桥吊单机效率已突破每小时36自然箱,岸线作业效能较传统模式提升30%。
干散货码头自动化同样取得重大进展。上海电子展了解到,国内主要港口在货物翻堆、装卸等核心作业环节基本实现无人化操作,不仅大幅降低了人员作业风险,更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本质安全水平。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刘鹏飞表示,未来将以自动化码头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智慧港口发展。重点包括:拓展智能化应用场景、提升智慧服务效能、完善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通过技术创新持续推动水运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全球港口智能化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这一系列成就的取得,充分展现了中国在交通强国建设中的创新实力,也为全球港口自动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随着智慧港口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有望在全球航运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引领作用。
文章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