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4月21-23日
上海

半导体封测展|浙大团队突破LED微型化极限 90纳米像素LED问世

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狄大卫教授与赵保丹研究员团队在半导体发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团队采用创新钙钛矿技术,成功研制出像素尺寸仅90纳米的微型LED,这一成果刷新了全球LED微型化纪录。相关研究论文已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自然》。

 

电致发光技术的革新突破

半导体封测展了解到,LED作为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外加电场激发半导体材料产生光子,实现电能到光能的直接转换。"不同半导体材料对应不同发光波长,这正是LED能呈现多彩显示的技术基础。"狄大卫教授解释道。目前LED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传统无机LED覆盖照明、交通信号等领域;有机LED(OLED)主导高端显示市场;而新兴的micro-LED技术则成为AR/VR设备的核心元件。

 

突破行业技术瓶颈

研究团队成员赵保丹指出,当前微米LED面临两大技术难题:当像素尺寸缩小至10微米以下时,发光效率会大幅降低;同时复杂的制造工艺导致成本居高不下。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超高分辨率显示技术的发展。

 

半导体封测展了解到,浙大团队自2021年提出"微型钙钛矿LED"概念以来,持续取得系列突破:2022年实现超稳定性能,2024年创造116万尼特的亮度纪录,直至此次在微型化维度再创佳绩。研究显示,传统LED在10微米尺寸时效率已明显衰减,而新型钙钛矿LED直到180纳米才开始显现尺寸效应,展现出显著的技术优势。

 

产业化应用前景

研究人员表示,要将这一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还需与产业界深度合作,开发配套的可编程驱动电路系统。这项突破性技术有望推动AR/VR、超高清显示等前沿领域的发展,为下一代显示技术开辟新的可能性。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