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田野上,一架架无人机在麦田上空穿梭忙碌。在河北某农业大县,多光谱无人机正对上千亩麦田进行巡航监测。通过光谱分析技术,麦苗长势在显示屏上以不同颜色清晰呈现:红色区域表示长势良好,黄绿色区域则需重点关注。
"这些无人机不仅是田间的'侦察兵',更是精准施肥的'农艺师'。"一位农业科技人员介绍道。无人机采集的数据经过人工智能分析后,能自动生成"施肥处方图",为不同长势的麦苗定制个性化施肥方案。
电子展了解到,随着指令下达,载重50公斤的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按照系统规划的路线进行精准施肥。飞至不同地块时,系统能自动识别边界,误差控制在厘米级。这种智能化作业方式,让施肥效率和质量都得到显著提升。
"科技种田真是省时省力!"当地一位合作社负责人感叹道,"过去人工施肥一天至多完成5亩,现在100亩也不在话下。而且通过精准变量施肥,每亩还能节省4-5公斤肥料,麦子长得更好了。"
电子展了解到,今年春耕期间,该地区投入百余台智能植保无人机,在小麦关键生长期提供精准农事服务。这些高科技装备的应用,正在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农业专家表示,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超过63%,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位居世界前列。随着良种、良田、良机、良法的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农业科技成果正在田间地头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今年中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持续推进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不断提高技术到位率和装备适配度,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巩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支撑。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科技正在书写农业现代化的新篇章。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