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自动化和智能化成为核心趋势。在这个过程中,焊接机器人作为制造业中的重要角色,其发展备受关注。一方面,传统焊接工艺面临着效率低、质量不稳定、对熟练工人依赖度高等问题,而焊接机器人凭借其高精度、高效率、稳定性强等优势,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满足现代制造业对焊接质量与效率的高要求。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焊接机器人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技术更新换代快、成本控制压力大、应用场景拓展难度高等。电子展小编认为,深入探究焊接机器人的发展脉络,不仅能清晰地看到工业技术革新路径,更能精准洞察其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产业的战略布局与技术研发提供关键指引。
一直以来,焊接作为制造业中的关键工艺,其质量与效率直接关乎产品的整体性能与生产效益。然而,随着人们文化水平逐渐提升,年轻人对于焊接工作危害的认识越来越深,焊工流失率正在逐年攀升,许多钢构工厂发布的招工启示许久无人问津。焊接行业正在失去越来越多的人类工作人员,转身向焊接机器人敞开怀抱,同时,平均焊缝质量与焊接效益实现质的飞跃。
1、回顾过去半世纪焊接机器人发展历程·萌芽20世纪50年代,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对焊接质量稳定性要求的提升,焊接机器人的概念开始孕育。1959年,美国人乔治・德沃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的机器人“尤尼梅特”,虽然它起初并非专为焊接设计,但为焊接机器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962年,美国AMF公司推出第一台真正商业化的工业机器人Versatran,焊接机器人正式登上工业舞台。它们主要用于简单的点焊作业,虽然在当时其运动精度和灵活性有限,仅能按照预设的简单轨迹进行重复动作,但却开启了焊接自动化的新纪元。
·初步发展20世纪70年代,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焊接机器人带来了新的契机,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得到显著改进,由开始简单的示教再现型控制,逐渐发展为具备一定编程能力的控制系统。例如,日本川崎重工业公司于1973年从美国Unimation公司引进技术,生产出了日本第一台焊接机器人。与此同时,焊接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开始从单纯的点焊向弧焊领域拓展。弧焊机器人能够通过控制焊枪的运动轨迹和焊接参数,实现对焊缝的连续焊接,大大地提高了焊接效率和质量。然而,当时的焊接机器人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对复杂工件的适应性较差,焊接过程中的稳定性还有待提高等。
·快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伺服驱动技术的飞速发展,焊接机器人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机器人的运动精度、重复定位精度大幅提高,能够满足更加复杂的焊接工艺要求。例如,在汽车制造行业,焊接机器人得到了广泛应用。以大众汽车为例,其生产线引入了大量的焊接机器人,实现了车身焊接的高度自动化。这些机器人通过精确的编程和高速的运动控制,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复杂的焊接任务,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使车身焊接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降低了废品率。同时,焊接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也开始逐步提高。传感器使得机器人能够实时感知焊接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变化,如焊接电流、电压等,并根据这些反馈信息自动调整焊接参数和运动轨迹;激光焊缝跟踪传感器的应用,使得机器人能够在焊接过程中实时跟踪焊缝位置,即使工件存在一定的制造误差或在焊接过程中发生变形,也能保证焊枪始终沿着焊缝进行焊接,大大提高了焊接质量的稳定性。20世纪90年代,焊接机器人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除了汽车制造业,还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机械制造等众多行业。在航空航天领域,焊接机器人被用于制造飞机的机翼、机身等关键部件。由于航空航天产品对焊接质量要求非常高,焊接机器人凭借其高精度和稳定性,能够满足这些苛刻的质量标准,确保了飞机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成熟与多元化发展进入21世纪,焊接机器人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形成点焊机器人、弧焊机器人、激光焊机器人等多种类型。同时,机器人的负载能力、运动速度和精度都达到了新的高度。例如,一些大型弧焊机器人的负载能力可达数百公斤,能够焊接大型结构件;而小型精密焊接机器人的重复定位精度可达到±0.05mm以内,适用于电子元件等微小部件的焊接。此外,随着智能制造理念的兴起,焊接机器人开始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通过工业互联网,焊接机器人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生产管理人员可以实时获取机器人的运行状态、焊接参数等信息,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大数据分析技术则可以对大量焊接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优化焊接工艺,预测设备故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未来,焊接机器人将朝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将在焊接机器人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例如,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焊接过程中的焊缝图像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焊缝中的气孔、裂纹等缺陷,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另一方面,机器人将具备更强的自主决策能力。例如,在面对复杂形状的工件焊接时,借助强化学习算法,机器人能够根据工件的三维模型和实时感知的环境信息,自主规划出非常好的焊接路径,避免焊接过程中的碰撞和漏焊等问题。
3、柔性化生产能力增强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制造业对柔性化生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未来的焊接机器人将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够快速切换不同的焊接任务和产品型号,实现机器人功能的快速定制。此外,机器人的编程与示教技术仍有发展空间。除了传统的离线编程和示教盒示教方式外,未来将发展更加直观、便捷的编程方法,如手势示教、语音编程等,大大缩短编程时间和对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
4、与新兴技术融合加深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将使焊接机器人成为智能制造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通过物联网,焊接机器人可以实时获取生产线上其他设备的信息,如物料供应情况、前道工序的加工进度等,从而合理安排自身的工作任务,实现生产过程的协同优化。与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的融合,将为焊接机器人的操作和维护提供全新的方式。操作人员可以通过佩戴VR/AR设备,在虚拟环境中对机器人进行编程、调试和培训,无需在实际设备上进行操作,既提高了安全性,又降低了培训成本。同时,在机器人的维护过程中,维修人员可以通过AR设备获取机器人内部结构和故障信息的实时显示,更加直观地进行故障诊断和修复。
5、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焊接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将拓展至新兴产业和特殊领域。如新能源汽车行业电池模组的激光焊接,高精度的焊接机器人可确保电池的连接可靠性和安全性;在海洋工程领域,焊接机器人可以通过远程控制,执行深海管道的焊接修复等任务;在医疗设备制造领域,焊接机器人将用于制造高精度医疗器械部件,如心脏支架等。
6、人机协作更加紧密新型的协作式焊接机器人通过安装力传感器、视觉传感器等,当检测到与人体接近或接触时,会自动降低运动速度或停止运动,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和友好性,能够与工作人员在同一空间内协同工作。在一些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场景中,人工可以完成一些复杂的装夹、定位等工作,而焊接机器人则负责执行重复性的焊接任务,二者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将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焊接机器人已成为现代制造业不可或缺的关键装备,见证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对高质量生产的不懈追求,电子展小编认为,在产业变革的浪潮中,焊接机器人只有不断创新、优化成本、拓展应用领域并加强人才培养,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新的发展机遇,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雷克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