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产业经过3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那么它的上下游分别是什么呢?国际电子展小编带您去了解一下。
上游是三大主要零部件:减速器、控制系统和伺服系统。
中游是机器人本体,即机座和执行机构,包括手臂、腕部等,按照结构形式,本体可以划分为直角坐标、球坐标、圆柱坐标、关节坐标等类型。
下游是系统集成商,以自动化设备生产商(即系统集成商)为主,涵盖焊接、机械加工、装配、搬运、分拣、喷涂等生产领域。
终端客户包括汽车、电子、金属、塑料、食品、生化等行业。
上游核心零部件是工业机器人的关键环节,占据了工业机器人整机大部分的成本和利润,也是技术上的核心和难点,是影响机器人性能较为重要的部分。
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器这三大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占工业机器人总成本约70%,其中减速器占整机成本约35%,伺服占整机成本约20%,控制器占整机约15%,而本体和其他部分仅占整机分别为15%、15%。
控制器作为工业机器人三大零部件之一,是工业机器人的大脑,对机器人的性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控制器主要控制机器人在工作空间中的运动位置、姿态和轨迹,操作顺序及动作的时间等。
控制器由于其“神经中枢”的地位和门槛相对较低,成熟的机器人厂商一般自行开发,以保证稳定性和维护技术体系。因此控制器和本体绑定效应强,主流的机器人厂商均有自己的控制系统与之匹配,国内工业机器人控制器市场多被日系及欧美品牌占据。
控制器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控制器硬件芯片依赖进口,软件算法差距较大。
国内厂商的控制器硬件方案已经达到国际性水准,但物料受到限制,底层芯片依赖进口。国际上有KEBA、倍福、贝加莱这样提供控制器底层平台的强势厂商,国产单纯做控制器的企业难以突围。
在软件上,国际工业机器人品牌起步较早,经验与数据非常丰富,国产品牌在稳定性、响应速度、易用性等方面还有一些差距。
控制器未来的趋势在于标准化和开放性。机器人接口统一是大趋势,未来可能会出现提供控制器模块的平台型企业。
伺服系统是用来精确地跟随或复现某个过程的反馈控制系统,由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编码器三部分组成,是工业机器人主要的动力来源。
伺服系统四大阵营竞争激烈。中国伺服市场分为日系、欧美系、中国台湾系、国产品牌四个阵营。
来源:网络
关于更多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可以到国际电子展参观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