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24日
上海世博展览馆

电子展|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全景洞察与趋势展望

 

在当今全球制造业格局深刻变革的浪潮中,智能制造已成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力量。本文基于《2024 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全景图谱》,深入剖析其市场规模、竞争格局以及发展趋势等核心要素,全面展现中国智能制造行业的现状与未来走向。

一、行业概况

(一)定义精准剖析

 

依据 2016 年 12 月工信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2016 - 2020 年)》,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乃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结晶,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全链条环节,具备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卓越功能的新型生产范式。其技术层级涵盖自动化、信息化、互联网和智能化四个维度,具体囊括智能装备,终端通信及设备(机器视觉、传感器、RFID、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ERP/MES/DCS 等)、3D 打印以及将上述环节有机整合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及生产线集成等多元领域。

(二)产业链深度解构

 

从产业链架构审视,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呈现出链条长且各环节紧密交织的显著特征。电子展了解到,产业链上游犹如大厦之基石,主要汇聚了轴承、变速器、减速器、传感器等智能装备的核心零部件制造商,华大九天、金蝶软件等工业软件供应商,以及阿里巴巴、腾讯等云计算服务巨头,它们为中游智能制造装备与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关键的基础支撑与技术赋能。中游作为产业链的核心枢纽,集聚了新松机器人、华中数控、华工科技、智云股份等智能制造装备、系统或解决方案提供商,它们凭借先进的技术与创新能力,将上游的零部件、软件与技术进行集成与优化,打造出适配下游不同行业需求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产业链下游则广泛覆盖交通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众多行业领域,以比亚迪、海尔集团、中航电子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需求方,是智能制造技术与产品的应用者与受益者,它们通过引入智能制造系统,实现生产效率提升、成本降低与产品质量优化,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二、行业发展历程

 

自德国率先提出 “工业 4.0” 战略蓝图后,全球制造业掀起了智能化发展的浪潮。我国亦积极响应,于 2015 年重磅颁布《中国制造 2025》战略规划,此可视为中国版的 “工业 4.0” 宏伟蓝图。随后,国家层面持续发力,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的实施指南、行动指南和发展规划指南,至此,我国智能制造的顶层设计架构已基本搭建完成,并全面迈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历经多年发展,国内制造业在自动化生产线布局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逐步趋于成熟。当下,部分先锋企业已率先开启智能化转型新征程,着力打通装置间的信息壁垒,全力迈向全厂级自动化生产的新阶段。在 “工业 4.0”(智能化)前沿领域,我国正积极开展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工业制造领域正迎来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历史性发展高潮,众多企业纷纷踏上智能化变革之路,力求在新的工业革命浪潮中实现弯道超车。

三、行业政策背景

 

制造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强国之基,其转型升级对于国家整体竞争力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伴随 5G、大数据等新一代通信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制造已然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核心方向与关键突破口。近年来,国家秉持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密集出台多项重磅政策,全力鼓励智能制造行业的创新发展。《“十四五”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从宏观层面为智能制造行业的中长期发展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明确了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聚焦于提升智能制造产品的可靠性这一关键质量指标,旨在增强国产智能制造产品在全球市场的信誉与竞争力;《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则着眼于通过设备更新换代,促进智能制造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与深度渗透。这些产业政策从不同维度对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方向、数字化建设路径、人才培养机制以及技术创新重点等方面提出了全面且细致的规划与要求,其核心目标在于全方位提升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的创新能力,大力提高国产智能制造产品的保障能力、质量水平与经济效益,进而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在全球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智能制造行业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轨道稳健前行,为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四、行业发展现状

(一)企业智能化水平分布不均

 

根据智能制造评估评价公共服务平台的权威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制造企业的智能化水平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分布特征。其中,多达 58% 的制造企业尚处于智能制造一级及以下水平,处于智能化转型的起步阶段;达到二级、三级的制造企业分别占比 25% 以及 11%,已初步具备一定的智能化生产与管理能力;而四级及以上的高成熟度制造企业占比相对较少,仅为 6%。尽管现阶段多数企业仍在智能化转型的初期艰难探索,但从纵向对比来看,全国制造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较 2019 年已实现了显著跃升。一级及以下的低成熟度企业占比大幅减少 27 个百分点,彰显出我国制造业在智能化转型道路上的坚定步伐与显著成效;与此同时,三级以上的高成熟度企业数量增加了 14 个百分点,这一积极变化充分预示着我国智能制造行业正逐步迈向更高水平的智能化发展阶段,部分领军企业已在智能化转型征程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标杆与示范引领者。

(二)试点示范项目成效斐然

 

自 2015 年工信部前瞻性地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以来,历经多年耕耘,已累计遴选出超过 1000 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其覆盖范围广泛,横跨 90 多个行业类别,充分展现出智能制造在各行业领域的广泛适应性与强大生命力。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每年新增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强劲态势。这些试点示范项目聚焦于制造企业的关键环节,如生产流程优化、质量控制提升、供应链协同管理等,通过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引导企业主动探索智能化转型路径;注重标准先行,积极构建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为行业规范化发展提供坚实依据;深入探索系统解决方案,整合各方资源与技术,打造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制造成功范例。在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积极成效,有力地促进了智能制造关键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推动了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加速了行业整体转型升级步伐,催生出各具特色的区域智能制造发展模式与路径,极大地带动了社会资本对智能制造领域的广泛关注与踊跃投资,为我国智能制造行业的全面腾飞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与活力。

 

 

 

文章来源:全球半导体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