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展|2024 年自动化设备行业研究:国产替代浪潮下的机遇与挑战
2024 年,自动化设备行业在全球经济格局与技术变革的交织中,迎来了关键的发展节点。本报告旨在深入剖析这一行业的市场动态、国产替代趋势以及外延式增长的潜力,为投资者与从业者提供全面而深刻的洞察。
一、市场全景扫描:内需企稳前的波动与分化
自动化设备内需市场在短期呈现增速放缓态势。申万行业分类下,自动化设备作为机械设备的二级行业,其下属的机器人、工控设备、激光设备等三级子行业,自 2021 年后成长步伐渐缓。以机器人板块为例,2024 年前三季度平均营收同比下滑,国内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增速亦在 2021 年高峰后回落。从代表产品维度,2024 年上半年国内低压变频器、通用伺服、PLC 市场规模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减。
电子展了解到,工业机器人产量虽有增长,但盈利回报率面临挑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 年 1 - 10 月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同比上升 13.3%,然而综合行业产量与上市公司营收增速,部分品牌遭受价格竞争压力,机器人板块平均销售毛利率从 2019 年的 35.0% 降至 2024 年三季报的 26.5%。技术进步与零部件国产化推动了制造能力提升,但下游客户投资谨慎与需求波动,使得市场在部分领域出现供求错配,导致价格调整。
外资龙头如西门子,其自动化硬件业务仍在调整中,2024Q4 自动化板块收入同比下降 26%,但工业软件业务表现相对突出,PLM 软件收入同比增长 7%,全球工业软件收入同比增长 4%。从订单来源看,中国区订单增长但受分销商库存影响收入下降,德国、意大利订单较弱,美国区域离散工业需求带动订单增长但收入仍有下滑。汽车、机械制造等行业是其重要收入源,制药、食品饮料等行业也具有一定驱动力。
电子展了解到,自动化设备行业下游分散,怡合达作为典型企业,其营收受下游波动影响显著。2022 - 2023 年新能源锂电、光伏板块先后高速增长,2024 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 19.4%,新能源锂电、光伏板块承压,3C 板块收入增长。行业景气度在不同板块间转换,企业通过拓展细分市场维持规模。
尽管部分成长型企业资本开支趋缓,但水利管理、交运设备制造、食品制造等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高增,受政策影响较大,且从长期工业发展视角,设备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是必然趋势,设备更新政策有望带动需求释放。
复盘日本工业机器人行业,其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为工业机器人提供了关键支撑。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多环节广泛应用,随着日本汽车产量从 1970 年的 500 多万辆跃升至 1990 年的约 1349 万辆,工业机器人企业在实践中不断迭代产品,获取现金流,步入正轨。
二、国产替代征程:从突破到进阶
工业自动化国产替代在核心产品领域稳步推进,汇川技术等国产企业在控制层、驱动层、执行层等关键领域,市场份额逐步攀升。定制化产品迭代与高效服务构建起与外资品牌竞争的优势壁垒。尽管短期需求波动带来挑战,但也加速了行业整合,龙头企业规模效应初显,如汇川技术 2024 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部件业务收入约 104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约 96%。
国产替代是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的核心脉络。2020 年国际供应链波动凸显国产品牌交付优势,国家政策亦助力提升核心零部件自主化率。国内光伏锂电等行业扩产,为国产自动化设备企业创造机遇,企业通过产品创新,伴随新能源行业成长,部分产品性能已与国际品牌媲美且具性价比。2024 年上半年,低压变频、伺服系统、小型 PLC、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已有国产品牌进入市场份额前三。
贴近客户需求是国产替代突破的关键。搭建丰富产品矩阵,提供定制化产品与服务,是本土品牌提升份额的有效路径。以汇川技术低压变频器为例,通用变频器型号齐全,并针对起重、风电、空压机等行业布局专用产品,凭借对细分行业的深刻理解与产品迭代,在国内低压变频器市场夺得份额第一,通用伺服领域也实现市占突破。企业研发采用基于 IPD 的集成开发模式,销售围绕技术营销与行业营销,为客户提供组合式解决方案。
三、外延拓展之路:全球化布局与新增长点挖掘
日本工业机器人行业随产业结构演变,销售结构不断优化。出口量从 2013 年的 8 万多台升至 2023 年的 17 万台左右,2023 年内销约为出口销量的四分之一。下游领域从电子电路及 3C、汽车及零部件、塑料制品向机械设备、金属制品、其他领域拓展,更加分散多元,通过捕捉离散化需求支撑销量增长。
发那科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开启海外布局,通过与头部企业设立合资公司,如 1976 年与西门子在美国、1978 年与韩国货泉 Hwacheon 机床设立合资公司,1982 年与通用汽车设立合资公司并在后续收购股权,构建起全球化平台。如今,发那科在全球设有 280 多个服务网点,服务于 100 多个国家及地区客户。2024Q2 其日本本土收入占比 15.2%,美洲、欧洲、中国及亚洲其他区域收入占比各有变化,机器人分部已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四大业务板块协同构建自动化解决方案平台。
国产龙头埃斯顿借助多次收购,积极推进全球化布局。自 2017 年起,通过收购整合先进技术、产能与营销网络,在全球布局 11 个制造基地、75 个服务网点,覆盖欧洲、美洲、东南亚等重点市场。并表德国 Cloos 后,海外实力显著增强,能够为海外建厂客户提供一体化方案及咨询服务,有望伴随中国制造业出海而蓬勃发展,在全球自动化设备市场中崭露头角,绘制出属于中国企业的新成长曲线,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开启国产自动化设备企业全球化发展的新篇章。
文章来源:东海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