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子展|2024 工业机器人行业:现状剖析、趋势洞察与前景展望
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浪潮下,工业机器人行业正处于深刻变革与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工业机器人企业而言,如何精准地做出正确的投资规划与战略选择,已然成为关乎企业未来命运与发展走向的核心命题。
工业机器人,作为制造业自动化与智能化进程中的关键标志性力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势不可挡的快速发展态势。从定义上讲,工业机器人是在工业自动化场景中得以应用的一种特殊装置,它能够对三个或更多轴进行编程操作,具备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特性,可实现自动控制且能够重复编程,本质上是一种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装置。其通过自身的动力与控制能力来达成多种功能,既能听从人类的指挥调度,也可依据预先设定编排好的程序运行作业,而现代的工业机器人更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依据特定的原则纲领自主地进行决策并付诸行动。
深入探究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市场发展现状与竞争格局,我们可以发现诸多显著特征。上海电子展了解到,在应用领域方面,工业机器人早已突破了传统的汽车制造、电子行业等固有领域的藩篱,逐步拓展延伸至食品加工、医药制造、物流仓储等多个领域。尤其是在 3C、半导体、新能源等新兴领域,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呈现出爆发式的快速增长态势。这一趋势与制造业整体朝着高质量、高效能、智能化方向迈进的发展潮流高度契合,预示着工业机器人在未来将在更为广泛的领域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并发挥关键作用。
从市场规模的数据维度来看,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在 2022 年达到 585.17 亿元,到 2023 年进一步增长至约 665.88 亿元,预计 2024 年将继续攀升至 726.42 亿元。与此同时,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也处于稳步增长的轨道之上,2022 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达 195 亿美元,同比增长 11%,预计 2023 年将增长至 210 亿美元。在技术创新层面,国内企业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进展,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率持续提升,正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例如,2022 年工业机器人本体国产化率已提升至 35%,并且预计在 2023 年将进一步巩固提升至 37%。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与工业机器人的深度融合,工业机器人正朝着更加智能化、自主化的操作方向大步迈进。特别是 5G 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工业机器人能够实现更为高效、稳定的数据传输以及远程控制功能,极大地拓展了其应用的边界与可能性。
在市场竞争格局方面,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国内外众多品牌纷纷加大布局力度,全力抢占市场份额。上海电子展了解到,国际知名品牌如 FANUC、KUKA、ABB、安川等凭借其深厚的技术底蕴与广泛的市场影响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本土企业如埃斯顿、新松机器人等则依托技术创新与成本优势逐渐崭露头角并强势崛起。这些企业通过持续不断地提升产品质量、优化服务体系、拓展应用领域等多元化的方式来全方位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力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尽管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前景一片光明,充满无限机遇,但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例如,全球经济恢复进程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频繁以及地缘政治等不稳定因素,都有可能对行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与阻碍。然而,从长远的宏观视角来看,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产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的迫切需求以及产业链安全保障等多重因素相互交织、协同作用,将有力地驱动全球工业机器人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值得欣慰的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敏锐地察觉到工业机器人产业对于国家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战略意义,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支持等在内的扶持政策措施。这些政策的有力实施将极大地有助于提升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整体水平与国际竞争力,推动产业向更高层次、更具创新力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工业机器人行业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整合趋势也日益明显,它们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形成更为紧密的协同关系,以此来全面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
展望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前景,随着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技术的持续进步与突破,机器人必将迈向更高层次的智能化境界,具备更为卓越的感知、学习和适应能力。这将赋予机器人自主执行更为复杂多样任务的能力,使其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能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灵活性与精准度。在 “工业 4.0” 和智能工厂蓬勃兴起的大背景下,机器人在制造业各个环节的应用将愈发广泛深入。尤其是在电子、汽车、机械等行业中,机器人的安装量有望持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现象的日益凸显以及社会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服务机器人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市场需求机遇,成为机器人行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增长极。
综上所述,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呈现出一系列显著的发展趋势: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彰显其强劲的发展动力;国产化率稳步提升体现国内企业的崛起与进步;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反映其广泛的适应性与多元性;技术革新加速凸显行业的创新活力与前沿性;产业链整合加强展示产业协同发展的趋势与要求;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则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与发展环境。尽管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残酷,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突破与市场的持续拓展延伸,工业机器人必将在更多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制造业向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智能化的方向大步迈进,开启制造业发展的全新篇章。
文章来源: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