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24日
上海世博展览馆

上海电子展|中国人形机器人展望:先工业,后消费

 

自 2023 年 11 月《人形机器人 (19.050, -0.64, -3.25%) 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发布,旨在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2024 年,中国人形机器人领域有诸多关键突破:

 

技术创新与 AI 大模型应用:人形机器人作为 “具身智能” 重要载体,智能化与自主性依赖 AI 大模型、3D 视觉技术、操作系统、控制算法等关键技术。2024 年,特斯拉、英伟达等科技巨头成果显著,提升了人形机器人自学与决策能力。如特斯拉的 Optimus 机器人可在复杂环境中自主行走,灵活性与稳定性出色;英伟达的 GR00T 基础大模型,通过多模态指令输入,实现人机交互无缝对接。

硬件构成与材料科学进步:人形机器人性能与材料科学、电机技术、传感器等关键组件发展相关。

上海电子展了解到,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应用,提升了驱动电机效能与节能性,革新了动力系统。PEEK(聚醚醚酮)等轻质高强度材料的使用,减轻了机器人重量,增强了灵活性与运动表现。减速器、传感器、丝杠、空心杯电机等核心零部件研发也有突破。

产业快速扩张与资本投入:2024 年 1-10 月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约发生 70 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超 110 亿元(人民币)。中国多地加快建设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像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率先落地,为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和应用推广搭建了平台,资本投入为研发和产业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政策支持与产业发展规划:我国工信部、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做强包括人形机器人在内的未来高端装备。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的《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提出,加大相关软硬件功能开发,增强人机交互便利性。

商业化应用与市场潜力:海电子展了解到,2024 年可视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重要一年,产业端有积极进展。智元机器人已量产千台人形机器人,傅利叶的 GR-1 产品实现小批量交付,开普勒对标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计划在 2024 年下半年实现量产。人形机器人在家庭服务、工业制造、医疗健康、教育娱乐等领域潜力较大。据前瞻产业观察,2023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 21.6 亿美元,随着技术进步,未来其商业化应用场景将增加,会在生产、教育和家庭生活等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预计到 2029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达 324 亿美元。

 

随着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在技术创新、量产能力和商业化进程方面取得进步,未来人形机器人在工业生产、家庭服务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前瞻产业观察组基于行业发展趋势,预估 2025 年有 2 个发展重点赛道:

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工业生产与特种领域

 

汽车制造业应用:优必选科技的工业版人形机器人 Walker S 已在东风柳汽的总装车间工作,执行门锁质检、车灯盖检测、安全带检测以及贴车标等任务。特斯拉的 Optimus 机器人也在工厂中承担搬运和电池分拣工作,展现了人形机器人在提升生产线自动化水平和优化工作流程方面的潜力。

仓储物流:海电子展了解到,全球物流服务商 GXO Logistics 与 Agility Robotics 签署多年期部署协议,在 GXO 的物流运营中部署 Digit 人形机器人。这些机器人为物流工作设计,可在人类空间安全工作,帮助完成重复性任务。

特种领域:危险环境的探测和救援是商业化重要方向。机器人能在恶劣条件下执行任务,如火灾现场搜救、灾难后救援等,降低人类在危险环境中的风险。

上述领域受关注的原因

 

提高生产效率:人形机器人可承担重复性高、劳动强度大的工作,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进而提升生产效率。

提升安全性:在危险或对精确度要求高的环境中,人形机器人可替代人工,减少工伤事故。

灵活性:人形机器人的设计使其能适应不同工作环境和任务,具备较高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技术成熟度:技术不断进步,人形机器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以提升,更适合在工业环境中应用。

降低成本:从长期看,人形机器人的使用可减少对人力资源的依赖,降低人力成本。

 

 

文章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