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子展|马斯克规划 “擎天柱” 产量蓝图:2025 年数千台,后续两年每年十倍增长
马斯克致力于扩大 “擎天柱” 队伍规模。上海电子展[1] 了解到,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 CES 展会上,马斯克通过视频直播接受营销公司 Stagwell 首席执行官 Mark Penn 采访时透露,特斯拉计划 2025 年生产数千台人形机器人 Optimus(擎天柱)。
他还表示,若进展顺利,2026 年计划将产量提升至 2025 年的 10 倍左右,大概为 5 万到 10 万台,2027 年在此基础上再提升至 10 倍,即 50 万台起。
上海电子展了解到,在去年 6 月的特斯拉年度股东大会上,马斯克曾表示公司将于 2025 年开始 “限量生产” Optimus,并于同年在自有工厂里进行测试。但一个月后,他宣布 Optimus 的生产时间推迟,计划在 2025 年进行小批量生产,供内部使用。
特斯拉的 Optimus 项目始于 2022 年的 AI Day。继 2023 年推出第二代产品后,特斯拉在去年 5 月发布了第二代人形机器人在工厂工作的视频,展现了其将电池精准放入托盘的能力。
上海电子展了解到,当前,全球人形机器人的整机公司数量持续增加,该领域吸引了特斯拉、华为等海内外科技巨头,国内传统家电企业如美的、海尔等也纷纷加入。不少国内创业公司,像优必选、达闼机器人、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等也在人形机器人研发上加快了速度。
据国际机器人协会预测,2021 年到 2030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可达 71%。中国电子学会数据显示,到 2030 年,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希望达到约 8700 亿元。
英伟达 CEO 黄仁勋此前表示,未来汽车、无人机和人形机器人这三种机器人有希望实现大规模生产,而历史上其他类型的机器人实现大规模量产相对困难。
不过,人形机器人行业面临着不少挑战。比如在算法方面,实现物体、场景和运动轨迹三个维度的泛化存在较大难度;硬件方面,末端执行器没有真正通用的产品,关节驱动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目前人形机器人大多处于小规模量产阶段,距离形成规模化商业应用还有一段路要走。